山西省文物局日前选出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山西省国保单位中的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试点,其中,运城5处入选,分别是永乐宫、解州关帝庙、司马光祠、广仁王庙、万荣后土庙。 按照山西省政府“石窟寺古建筑彩塑壁画及其他类型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专题会”有关要求,省文物局组织对国保单位中的国宝级文物进行了遴选。选定了资源价值较高、在同类文物遗存中具有突出价值和意义、有较好的文物保护管理基础、在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试点。 这39处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试点,将强化日常管理与保养维护,确保文物与周边环境安全;搭建“国宝级文物保护实时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提升国宝级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建立健全国宝级文物数字信息保全档案,促进国宝级文物数字资源的展示利用;收集整理国宝级文物单位相关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档案及研究成果,挖掘国宝级文物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讲好国宝级文物故事;有序推进活化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永乐宫 永乐宫原建于芮城县永乐镇。1959年至1964年间,因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位于库区淹没区,被整体搬迁至县城北郊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最为驰名的是约1005.7平米的元代壁画,主要分布于宫内的龙虎、三清、纯阳、重阳殿内。三清殿所绘的《朝元图》,是描绘道教的天神地祇朝拜宇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情景,被称为中国目前为止仅见的最大一副人物画,是大规模的汉官威仪展示,是表现中国气魄、中国风范的伟大艺术。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始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被国务院评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坐北朝南,布局为中轴线对称,沿袭“前朝后寝”之制,是我国目前现存关帝庙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建筑群庙宇。 
司马光祠 司马光祠国务院评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光祠坐西北朝东南,由坟茔区、忠清粹德碑楼、温公祠堂、余庆禅院、涑水书院五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5.5公顷。其中,余庆寺大佛殿保存完整,为全省现存唯一北宋官式做法古建。 
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被国务院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庙内供奉水神“广仁王”,故名“广仁王庙”,又因庙前原有五龙泉水涌出,故又称“五龙庙”,是我国现存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庙后有古魏城北城墙,后衬中条山,环境幽雅。现为山西古建博物馆和教学实践基地,来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万荣后土庙 万荣后土庙被国务院评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地坛之源,曾被誉为海内祠庙之冠。 轩辕黄帝在此扫地为坛,祭祀大地之神。汉文帝建庙,汉武帝立祠,从此后土祭祀成为国家三大祭祀之一,先后有9位皇帝24次亲临祭祀。庙内现存山门、品字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萧墙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