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考古100周年暨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学术研讨会系列报道:调研参观“西阴遗址”
|
9月24日,参加此次西阴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追寻李济先生当年的脚步,到“国人考古的圣地”夏县西阴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西阴遗址北枕鸣条岗,南临青龙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最早发现于1926年,由李济先生主持发掘,落下了中国人独立发掘的“第一铲”。199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为576平方米,发现了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是山西南部仰韶中期的中心之一。 “西阴遗址”乃至每一个考古遗址及与之紧密相连的考古先辈,在考古人心中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学术自强、民族自信的根基。在“李济先生发掘西阴遗址纪念碑”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在再次为大家讲解有关“西阴纹”的知识。“西阴纹”,是一种很特别的弯角状纹饰,因为较早发现于西阴村遗址,被李济先生称之为“西阴纹”。以一个遗址名称来称呼一类纹饰,这在中国史前考古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构图均衡洗练,图与器结合恰贴,时空特征都非常明确,是中国史前彩陶中很值得研究的一类纹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建秋表示,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来到西阴遗址,西阴纹及西阴文化的传播地非常广,在江苏的史前出土文物中也发现了西阴纹样,此行加深了对西阴文化的了解,收获颇丰,回到南京后要将江苏的西阴纹进行研究。 当日下午,专家学者们还到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和夏县师村遗址进行了调研。在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向大家介绍了这里的发掘情况和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认为这处遗址是晋国“古曲沃”的核心区域,是东周时期晋国宗庙所在地。随后,大家来到夏县师村遗址和吉林大学山西运城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段天璟的引领下,了解石雕蚕蛹的故事探寻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面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