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稷山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9月28日,稷山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博物馆馆长王娟带领博物馆工作人员到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及稷山非遗戏帽鞋展馆参观交流,并体验螺钿漆器及戏帽制作工序。 在螺钿展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漆艺协会副会长、漆艺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马贵堂老师讲述了稷山螺钿漆器的历史渊源、工艺特征、髹饰技艺流程、工作材料、传承保护及自己收藏、制作的展品。
稷山镶嵌螺钿漆器不仅在工艺上细致复杂而且在用料方面颇为讲究,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天然大漆、螺钿、贵金属和木、纸等为原材料,继承传统技法,坚持手工制作,创造了美轮美奂的螺钿漆器作品。 最后,国家级传承人李爱珍老师讲述了制作过程中工艺的细节、打磨工艺等。 蒲剧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对于演员来说,一身靓丽的行头在舞台上是必不可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鞋帽”传承人张广新传授了传统鞋帽的制作技艺。 蒲剧鞋帽成品看着精致华美,但在制作时要求精准细腻、美观坚固、工序严谨、环环相扣,仅头盔类就有80多种品种,制作流程一般有26道,鞋靴类品种有30多种,制作流程至少13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今后,大家表示要运用博物馆自身优势,发挥作用,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手段对相关保护方法进行创新,要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赓续文化传统,引领文化思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来源:稷山县文物保护中心
|